部门动态

由林建华校长的“校园也是教育”谈“建筑之深刻的美”

发布时间: 2017-05-05


201754日,北大119周年校庆之际,林建华校长最后的演讲中谈到园要更美,还要成为能够静心漫步、倾吐心声、消解燥气、潜心研读的文化空间。林校长更是谈到,校园也是教育”

校园也是教育,来源于校园之美,因为美,是一种深刻的教育。我们可以不用懂美的理论,我们可以不用攻读美学学位,我们可以不用懂美的逻辑,但是我们每个人,都能感受到美。建筑之美,之于校园,犹如群星中最璀璨的那颗,北辰坐镇,七星到位”。美是一种感受。当我们能感受到月光的美,当我们能感受到花儿的美,当我们能感受到星空的美,当我们能有这种宁静的心,愿意静下来,与自然对话,去感受自然,就有美,美,无处不在。

建筑的过程,也是一种自然生发的过程。由理念到设计,由设计到施工,这是建筑作品自然孕育的过程。近十年,北京大学校园内新添了很多建筑,哪些称得上精品的,哪些是美的,北大师生,包括我们自己,心中自有一杆秤。建筑过程中,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心血,有校园规划者,有管理者,有设计师,有建筑工人,每一个建筑,都凝聚了数以万计人的心血。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我们也许可以适当慢下来,在每个环节上投入更多的时间,投入更多的关注,在放慢的过程中,让设计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的作品充分沟通、对话,让工人在一砖一瓦中,为建筑添上更多的灵动。

近年来,工匠制作一再大热,手工作品倍受追捧,也许,我们追捧和向往的不是高超的手艺,而是能静下来的那颗心,能沉淀下来的那份宁静,还有和所创造之物之间的那份懂得。

美,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达。北京大学聚集了如此之多的有情怀、有责任、有担当、敢于创新、善良有大爱的人们,我们的建筑,可以配得上这样的一群人,配得上这样的校园。建筑,美在外形,更美在灵魂。当设计师浮躁,设计作品无法安稳,当工人们一味抢工,建筑作品无法精细。建筑之灵魂,是所有参与者共同镌刻的。近年来,对于建筑,经常有师生这么表达:“但求建筑不富丽堂皇,只求高雅清隽,融于周边又高于周边”。这大概也是建筑本身的愿望吧。

美是抽象的,是虚的存在。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,一颗被物欲过于牵引的心,出来的作品似乎总少了些什么。当设计师的生命能散发出静逸的气息,他们的作品方能有优雅的展现,当我们每一个参与者,都能在自己的生命里活出这样的气质,我们的作品方能有这样的品质,我们的建筑才能共同构成优雅、环境舒适、心境闲逸”的校园。

美,不是单一标准,美是兼容并包。建筑之美,可以是理性的,也可以是感性的,更可以是互有彼此的。《易·系辞》之记载: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。”从中可以看出建筑艺术起源于实用,我们一边思索建筑为北大师生提供了怎样的体验的同时,我们要让建筑更美。建筑之美,是我们内在心声的表达,不仅可以寄托我们的悲喜苦乐,不仅可以展现我们的理智与思想,更可以寄托我们的梦想。

美,是和谐。建筑之美,于内在,内在的空间和谐了,尺寸比例和谐了,线条和谐了,建筑用材搭配和谐了,交通疏散和谐了,上下错层和谐了,功能划分和谐了,建筑表达方式与建筑结构形式和谐了,建筑内在的风的流向、水的走向和谐了,方出大美。建筑之美,于外在,与光线和谐了,与周边的色彩和谐了,与地形地貌和谐了,与校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和谐了,与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和谐了,与天地之时空和谐了,与天地自然和谐了,方成大美。

建筑之美,终究是人之美。一群人,点亮一座建筑,一座建筑辉映另一座建筑。

项睿,写于201754日深夜11


返回